有些妇女在40~50岁间月经时有时无,既可表现出月经来潮的时间和数量的素乱不调,又可出现一些平日没有的诸如头昏、眼花、心烦易怒、烘热汗出、心悸失眠、腰背疼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倦息乏力浮肿便稀,甚至出现神智反常等一些不适之症。这些症候,时轻时重,有的可延续两三年之久。中医把这诊为“绝经前后诸症”,现代医学则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是男女由壮年走向老年的重要阶段。对妇女而言其生理、心理、月经、孕育和性行为等方面都是一个显著的转折点。女子在50岁前后(现在甚至发现有提前到35岁左右的),因卵巢功能的衰退可导致绝经,在绝经前后多有月经异常,如经期提前推后、经血量或多或少等;并多伴有情况不一的内分泌失调症候:如心悸、头昏、潮热、汗出、浮肿、失眠、困倦无力等。此类症状有的可轻、有的可重,甚至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更年期综合征,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内分泌变化过程的表现,一般医生多用激素和镇静药治疗,但效果常难满人意。但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大多疗效甚好,如中西医有机配合诊治此病,其所收效果当更可提高。
中医认为肾与月经及性能力、生殖有密切关系。《内经)中早就明确指出,女子一般在七七(49岁)左右肾气虚衰,月经停止。并认为肾藏精,此先天之精主管生长、发育、性能力和生殖力。女好绝经前后所出现的-些症候,如头昏眼花、心烦易怒、耳鸣心悸、手足发热、潮热汗出、腰背疼痛等,多与肾的阴阳盛衰有密切关系。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两经络气血亏虚,精血不足、阴阳失调所引起。但亦有人认为是肾、脾、肝、心诸脏阴阳失调所导致。
对本病的治疗,须以补肾气,调冲任为主,兼顾气血、调理脾肾或养心和胃。若脾胃健、心神宁、自可资生肾气,交通心肾、促病向愈。但本病虚证者多,故虽有心烦易怒,烘热汗出者也不宜多用泻火平肝的方药。
除女子有更年期外,男子也可出现更年期综合征,但大多数没有妇女在此时期中表现的那么明显。因为男子无月经,故此时决无绝经的多种变化,其欲望与分泌液等也不如女子那样明显地下降。但其治疗法则和方药,则基本上可参照上述治女子绝经前后诸证的诊治进行。
前文曾谈到更年期的体征衰老的某些情况,据研究,女子从30岁起,其性要求和生殖能力即已有渐趋衰退之势,可呈现孕育能力减弱、流产胎次增加的情况:到50岁左右,就多会出现生育和激素周期变化中止的现象。女子绝经年龄大多在45~52岁左右,但个体差异性很大。绝经以后也并非绝对不能孕育,有延至70岁仍能怀孕的,民间称这种现象为“老蚌生珠”。
妇女何以会出现绝经?现在多认为是由于此时卵巢对垂体促性腺激索的敏感性降低,引起堆激素分泌减少,可使阴道粘膜萎缩,分泌液减少润滑作用减弱,常导致夫妻生活时疼痛和困难(此时多阴道皱缩.阴道壁的弹性减退)。此外,乳房和外阴如大小阴唇亦可有程度不一的萎缩和衰退现象。
不过,如女子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则有的虽处于绝经期其欲望和获得性高潮的能力,并不一定都明显减退。不过,在血管充血和性兴奋方面多不较年轻时那样快速和显著罢了。
有研究资料表明,在绝经期后缺乏正常夫妻生活的妇女,上述的一些退化现象将更加明显。但阴蒂包皮的皱缩,却反而使夫妻生活前对蒂的抚触及夫妻生活时对蒂的刺激更为充分和敏感。一般说来,绝经后妇女虽也可享受到高潮,但对某些老年女子来说,常伴有子宫的收缩性疼痛。
有的性学专家观察到,某些妇女绝经后至80岁,仍持续有性的要求,并能享受性愉快。有资料表明:如果女子能一直维持正常的夫妻生活.则绝经后的上述变化多不明显;无夫妻生活的老年妇女与同龄有正常性活动的女子相比,前者的绝经期不适和阴道痿缩更为严重。有些绝经后的女子,因为已不再害怕怀孕,其欲望在此时有的反而可增高。